煤質活性炭對原煤與配煤的要求以及對煤焦油的確定
- 字號 + -
一、煤質活性炭的生產對原料煤及配煤的要求
(一)煤質活性炭的生產對原料煤的要求
1、水分
煤中的水分對活性炭生產有一定影響,水分含量過高不僅對煤炭的破碎、篩分不利,而且增加能量消耗,提高生產成本。褐煤內在水分很高,其次是無煙煤,中等變質程度的煙煤內在水分含量很低。目前我們要求無煙煤水分≤5%。
2、灰分
煤灰分含量高會降低煤的發熱量,影響炭化料及活性炭產品的機械強度,影響活性炭的孔隙結構,降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,使活性炭產品雜質增加,限制了煤質活性炭的應用領域。但是有些礦物質如CaO、MgO、Fe2O2、K2O及Na2O等可以催化煤中碳與水蒸氣的反應,加快反應速度,提高活化爐的產量。一般要求灰分≤6%,目前我們要求采用的原煤灰分≤3%。
3、揮發分
無煙煤揮發分含量很低。揮發分含量過高,揮發出的物質容易結焦,堵塞產品通道;過低,不能為活化提供足夠的燃料。目前要求揮發份為7-8%。
4、煤的反應性
反應性高的煤在活化和燃燒過程中,反應速度快、效率高。
(二)煤質活性炭的生產對配煤的要求
配煤是改善煤質活性炭產品孔結構,提高活性炭產品吸附性能的一種好方法。
1、單種煤的結焦特性及其在配煤中的作用
肥煤:肥煤屬中等變質程度的煤,揮發分范圍較廣,膠質層厚度大于25mm,受熱時產生大量的膠質體,其流動性大,熱穩定性好。肥煤在約260℃時有機質開始分解。肥煤具有很強的粘結能力,能將煤粉顆粒很好的粘結在一起,形成機械強度較好的炭顆粒,是配煤中的重要成分。但揮發分高的肥煤,結焦性較差,因此,在選擇肥煤作配合煤時,要充分考慮肥煤的粘結能力、揮發分、結焦性等。
弱粘煤:弱粘煤是一種還原程度較弱的低變質程度到中等變質程度的煤。加熱時,產生的膠質體較少,結焦性能較好。精選弱粘煤加粘結劑(煤焦油),在特定的工藝條件下制造柱狀活性炭在國內已成為現實,其被用作催化劑載體。
焦煤:焦煤具有中等揮發分與中等膠質層厚度,加熱時能形成熱穩定性很好的膠質體。結焦性能好,在配煤中焦煤可以起到提高干餾固體物料之機械強度的作用。煉焦工業利用焦煤單獨煉焦時,能得到塊大、裂紋少、機械強度和耐磨強度都高的焦炭。目前尚未有報道利用焦煤制造活性炭。隨著活性炭制造研究工作的深入,焦煤作為配合煤會用于活性炭制造工業。
經過研究發現,在生產工藝基本條件相同條件下,煤質活性炭孔結構類型主要由煤本身性質決定:褐煤生產的活性炭碘值不高,但孔容積較高,這說明褐煤生產的活性炭中孔,大孔較多,這種活性炭的脫色能力較強,在某些液相應用領域,實際應用效果較好;由不黏煤、弱黏煤為原料生產的活性炭中孔較發達,適宜生產液相吸附凈化用活性炭;以無煙煤為原料生產微孔發達的活性炭,適宜生產優良的氣相吸附用活性炭。
2、配煤原理
活性炭制造主要是依據揮發份-粘結性指標的配煤基本概念進行配煤,一般要求配合煤的揮發份在25%-30%這個范圍內,特征指數為3-5,根據活性炭特性要求改變單種煤在配合煤中的配合比例。
總之,配煤是改善活性炭產品孔結構,提高活性炭產品吸附性能的一種好方法。但如何配煤,應因地制宜,應根據活性炭產品孔結構及吸附性能的要求,確定配煤的煤種和配煤的比例,切不可盲目照搬,否則不會達到提高活性炭性能,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。
需要指出的是配煤技術難以大幅度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,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改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,降低生產成本。如果生產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產品,應采用催化活化,煤巖分析等先進的新技術。
經過研究發現,在生產工藝基本條件雷同條件下,煤質活性炭孔結構類型重要由煤自己性子決定:褐煤生產的活性炭碘值不高,但孔容積較高,這說明褐煤生產的活性炭中孔,大孔較多,這種活性炭的脫色能力較強,在某些液響應用領域,現實應用結果較好;由不黏煤、弱黏煤為質料生產的活性炭中孔較發達,適宜生產液相吸附凈化用活性炭;以無煙煤為質料生產微孔發達的活性炭,適宜生產精良的氣相吸附用活性炭。

混合配比的確定在煤質柱狀炭生產中是指煤粉、煤焦油及水三者之間比例關系的確定。實際操作中固定煤粉的加入量,視成型壓力的高低來改變煤焦油和水的加入比例。
(1)煤焦油加入量的確定
煤焦油影響炭的活化速度,煤焦油中瀝青的含量對活性炭孔隙結構及吸附性能也有一定影響。煤焦油不同,瀝青焦產率不同。用瀝青焦產率高的煤焦油作粘合劑,制得的炭化半成品顆粒孔隙度小,活化劑與炭顆粒接觸面小,活化速度慢,小孔不易擴展。但瀝青焦產率太低,也會影響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。煤焦油中瀝青含量太低,混合煤膏可塑性差,成型阻力大,炭條物性差,容易折斷,在炭化過程中短時間內大量揮發分排出易導致炭粒開裂變碎,顆粒強度低,炭化得率低;瀝青含量太高,成型時由于發熱,物料粘性加大,成型阻力增加,炭條變硬,表面不光滑,容易損壞模具,炭化料水容量低,活化速度慢。出現這兩種情況必 須對煤焦油中瀝青含量加以調節。對于瀝青含量比工藝要求低的煤焦油,應加入適量的煤瀝青。煤焦油中瀝青含量高于工藝要求,則需加人稀釋劑如炭黑油、回收油等,但如果用重油、綠油作稀釋劑時,由于它們與煤焦油性質不同,易分層,因此混合時要勤加攪拌,配制溫度應保持在60~90℃之間。
煤焦油的加入量與煤粉細度有關,煤粉顆粒相對粗些,煤粉比表面小,煤焦油不易滲透到顆粒內部。為了保證混合料的塑性,這時應減少煤焦油的加入量;反之應適當增加煤焦油的加人量。但應指出,不要認為既然煤粉粗些,可以降低煤焦油的用量,降低生產成本,煤粉就可以任意粗,可是這樣將會導致活性炭機械強度下降、吸附性能差的嚴重后果。
煤焦油的加入量應視原料煤揮發分產率高低略有變化。揮發分產率高的煤,煤焦油加入量應少些;反之應適當增加一些。
總之,煤焦油的加入量要適中。混合料中煤焦油太少其可塑性差,成型困難,炭條易斷,表面粗糙;煤焦油過多,炭條易變形,炭化時容易出現結塊現象。煤焦油加入量受成型壓力的制約,加量少則成型壓力大;反之,則成型壓力小。煤焦油加入量同時受其粘度的制約,加入量不變,粘度大則成型壓力大。確定煤焦油的配比要根據其質量指標、煤粉性能、原料煤的性質、壓制炭條直徑的大小而定,而重要的是視活性炭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而定。一般煤焦油加入量為22%~32%。